創新科技學生會會員生命札記
01 「愛機械.愛學習.ITSC的忠實粉絲」—— 陳祥軒 (軒仔)
軒仔在2015年終大會教學弟學妹編寫應用程式,用手機控制搖控車。(左圖) 學弟學妹們即學即用、即時比賽,玩得不亦樂乎。(右圖)
初加入ITSC成為會員,軒仔隨即參加很多活動,例如這個由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江紹佳教授指導的工作坊,進行追蹤感染流感病毒帶菌者的實驗。(右二者是軒仔)
由香港中文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主辦的上海世博創意機械人遊學團2010。(右二者是軒仔)
成為ITSC首屆會員幹事會主席的軒仔,為會員及非會員籌辦過不少活動,萬聖節燒烤晚會是其中之一。(右一者是軒仔)
香港 – 珠三角創新科技青年大使計劃2010,與近一百位來自香港及珠三角的學生交流。(左五者是軒仔)
「中學時代的課餘時間、假期,全部都是在ITSC渡過,成為我中學生涯影響最為深遠的重要部份。」就是這份感情,令到現正於香港科技大學就讀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本科的陳祥軒(軒仔),每當ITSC需要他的幫忙,就算他本身已經忙得不可開交,都會義不容辭、出手襄助。例如在2015年3月舉行的年終大會,軒仔就以畢業師兄的身份,教50位ITSC會員編寫應用程式,用手機控制搖控車,他們即學即用、即時比賽,玩得不亦樂乎。
軒仔本身在機械人技術方面特別有天份及興趣,自中二開始,已參加很多機械人比賽,並獲得多個大大小小不同獎項,至今累計獲獎數目已達五十個了。其實,單是機械人方面的卓越成績,足以令軒仔獨當一面,但他沒有因此而自滿,相反,他渴望認識更多其他科學、數理、工程範疇,而ITSC的多元化活動,正切合他的需要:「其他例如天文地理、生物化學,我都很有興趣,想學更加多不同知識,ITSC的活動是免費的,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我參加了很多ITSC的活動,成為ITSC的忠實粉絲了。」
軒仔中四開始加入ITSC這個大家庭,他投身之後的第二年,ITSC成立第一屆學生會員幹事委員會,以「ITSC忠實粉絲」自居的他當然不甘後人,當起首屆主席來。成為ITSC會員幹事會主席的軒仔,以年輕人的喜好出發,致力為他們謀福利,不只限於ITSC會員,就算是非會員他都樂於照顧,主動舉辦一些有趣的聯誼活動予大家,例如萬聖節燒烤活動,參加者既可發揮創意、扮鬼扮馬,又可吃吃喝喝、紓緩繁重的功課壓力,此外,由於活動是開放予非會員參加,還可藉機吸納更多ITSC的新會員呢!軒仔這位主席真是設想周到。
不過,在眾多ITSC活動之中,軒仔覺得最獲益良多的,是參加了不同的夏令營、上海世博創意機械人遊學團及深港交流團等,除了增廣見聞,更重要是認識到很多來自不同學校、不同背景的真心朋友:「參加ITSC活動的,都是對科技、工程等有興趣的志同道合之士,因此我們會特別投契,而且在營會中像親人般相處幾天幾夜,當中所建立的友誼,令我們能成為那種一輩子的真心朋友。」
身為ITSC的會員,軒仔均會參加每年一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因為主辦這活動的創新科技署,正是ITSC的資助機構,ITSC每年皆會設置攤位,介紹會員的作品。現在,軒仔雖然已從ITSC畢業,他仍然會參與創新科技嘉年華,不過,身份卻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由以往的活動參與者變為服務提供者,他在2015年的創新科技嘉年華,為教育局開發自家製作的機械臂,供參加者試玩,反應非常熱烈,還吸引傳媒採訪呢!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看看該篇報道(網址: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51031/bkn-20151031114918812-1031_00822_001.html),一同見證軒仔努力的成果。
深港交流團,兩地學生一同參觀深圳的高新科技企業。(左三者是軒仔)
創新科技嘉年華2015,軒仔為教育局開發自家製作的機械臂,反應熱烈,還吸引到傳媒採訪。(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51031/bkn-20151031114918812-1031_00822_001.html)
02「夏令營,熬煉成長的歷程」—— 何駿傑 Dicky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創新科技中心籌辦的創新科技學生會 (ITSC) 活動,一直堅持零收費,就是希望鼓勵對工程、數理方面有濃厚興趣的中學同學,多參加相關活動,從而幫助自己選科,更有把握地鋪排日後的出路,何駿傑 Dicky 便是其中一位受益者,而他獲得的裨益,更不止於此。
2011 年, Dicky 就讀中五時,機緣巧合下知道創新科技學生會資助其會員免費參加中大的一個夏令營,便申請入會,雖然這機會是輕易得來的,但他沒有因此敷衍了事,相反, Dicky 積極參與學生會的活動,更成為會內的中堅份子,每年均擔當夏令營的籌委,當中的歷練,幫助他茁壯成長。
「多得 ITSC 的信任,容讓我們籌委很有彈性空間去嘗試, 2012 年是我第一次一手一腳搞 Camp ,這是一次實驗的過程,之後的每一年,再從中修正營會的內容,後來就越做越好了。」
2014 年所籌辦的夏令營,是已從創新科技學生會畢業、並進入中大工程學院就讀二年級的 Dicky 最引以自豪的一次革新:「這次營會,我們不只聚焦於科技上,還探究科技與社會、與人文的關係,因為當時我剛從對工程目的和意義的迷失中走出來,所以我們訂立營會的主題為 “Re-imagine. It is Possible (Technology x Society x Humanity)”,並邀請了很多重量級嘉賓來與會員交流,包括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因此這次夏令營特別成功,真的喜出望外, 參加者都非常喜歡是次營會。」
到籌辦 2015 年的夏令營, Dicky 自然駕輕就熟了,即使營會期間發生小意外——有參加者受傷,他也臨危不亂、指揮若定,立刻安排傷者前往保健處,然後每天清洗傷口,而營會也繼續順暢地進行,不知不覺間, Dicky 已熬煉成具大將之風的年輕領袖。事實上,這是相輔相成的結果,由於創新科技學生會給予學生極大的自由度去發揮,而同學也很投入並貢獻自己的才幹,使得這個學生會的發展越來越好, Dicky 形容這發展很 Organic (有機),實在最貼切不過。
自 2012 年第一次籌辦夏令營後, Dicky 便連續四年都積極參與成為籌委。(左) 一放學便趕到中大與其他籌委開會。(右)
2014 年的夏令營, Dicky 主動提出並親自撰寫信函邀請校長沈祖堯與營友交流。
到了 2015 年的夏令營, Dicky 已成為籌委中的靈魂人物。
03 Tracy Ling
23 June 2011, Tracy as ITSC committee member
20141207 Engineering Council in UIUC
My passion for biomechanics engineering began in my secondary school when ITSC organized summer research internships for its members. During the internship,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with Prof. Douglas Yung at CUHK, whom utilized his expertis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The project goal was to identify an efficient diagnostic method for sleep apnea patients using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alysis. As a girl with limited exposure to engineering, I was fascinated by the power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decided to focus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while pursuing my interest in physics and mechanics.
Leveraging the flexibility of the engineering program at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I majored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inored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took courses related to biology, such as musculoskeletal biomechanics, biomedical instrumentation and MEMS & NEMS fabrication.
I also had the chance to work on two research projects while at Illinois. My first 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 was with Prof. Michael Insana in his ultrasonic imaging lab. The project involved projecting stress field data from ultrasonic images onto 3D images from Kinect sensors to help diagnose breast cancer. Later on, I joined Prof. Iwona Jasiuk’s Micro & Nano Biomechanics Lab where I investigated mechan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deproteinized bones.
In my sophomore year of college, my mother was diagnosed with stomach cancer which greatly increased the financial burden in my single parent family. In order to continue education, I started working over 30 hours a week in various part time jobs. On the other hand, it was eye-opening to see how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al technology helped with my mother’s stomach removal surgery. Thus, I became more determined to pursue a research career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s a PhD student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 will be analyz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optic nerve to hopefully prevent blindness caused by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Along with my interest in Chinese Kung Fu, I plan on conducing post-doctoral research on neuro-muscular analysis. Ultimately, I would like to become a professor focusing on clinical applications, which would allow me to develop surgical tools and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s. I hope that I can contribute to earlier diagnosis and faster recovery for patients.
20161006 graduated from UIUC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Always active member of SWE (Society of Women in Engineering) in UIUC
04 「香港尖子.找對選科方向」—— 張曜謙 Hugo
「一天,老師突然叫四十多個曾經參加過數理學會的同學到實驗室集合,似乎有重要事情宣佈,原來老師帶了一些 ITSC 的單張回校,並鼓勵我們報名加入成為 ITSC 的會員。就是這樣,在中三那年,我成為了ITSC的其中一份子。」Hugo參加了創新科技學生會 (ITSC) 之後,主動、活躍的他發現當中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實驗工作坊、參觀活動及夏令營等,而且都是免費的,便隨即報名,幾乎所有項目都參加了,因為他覺得:「 ITSC 讓我有機會接觸自己中學以外的新事物,使我的視野擴展至大學以至企業的層面,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經驗。」
事實上, Hugo 參加 ITSC 有關工程、數理方面的活動,對他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是幫助他立定選科取向,他表示:「當時我正就讀中三,各學科的成績都非常平均,無論文科或理科都能勝任,因此,考慮高中選科的時候,就取決於自己對哪一科的興趣較大。透過 ITSC ,令我對工程、數理方面有更深入認識,做實驗時,發覺理科很得意有趣,加上參觀科技企業時,被滿有抱負的科研人員所啟發,相信創新科技行業是充滿希望的,因此最後選擇了理科。」
到中四、中五, Hugo 都沒有停止參加 ITSC 的活動,更進一步成為學生會員幹事委員會的成員,參與更多計劃及決策,繼而付諸實行的重要角色。正所謂「自古成功在嘗試」, ITSC 十分鼓勵同學不斷嘗試新挑戰, Hugo 也因此而受益匪淺,在 2013 年的創新科技嘉年華,他作出大膽嘗試,首次獨擔大旗,設計了一個大型夾公仔機作為攤位遊戲,在為期九日的展覽供參觀者玩。 Hugo 相當興奮:「這是我第一次製作這麼大型的機械人,在現場看著自己的心血結晶得到認同,看見參觀者玩得既投入、又開心,令我產生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同時大大增強我的自信心。」
在參與 ITSC 期間, Hugo 除了建立起自信心之外,還培養出坐言起行的決心。為了一圓到外國升學的夢想, Hugo 申請了五間分別位於英國及台灣的大學,而當他得悉香港特區政府推出首屆「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更志切申請,結果在 658 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為78名得獎者之一,並授予「香港尖子」的榮譽。能獲此佳績,靠個人努力之餘, Hugo 認為,在 ITSC 栽培下成長,當中所建立的自信,以及勇於嘗試、勇於向人表現自己的優勝之處,無疑令他在面試時加分。
透過「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 Hugo 獲頒四年的獎學金,現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修讀神經科學。這是啟發自2014年流行的冰桶挑戰,主辦人為漸凍人症( ALS 又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患者籌款, Hugo 期望,日後能有機會對尚有眾多謎團未解的人類大腦進行研究,藉此貢獻社會。
2013年的 ITSC 年終大會。(右下一者是 Hugo )
Hugo 在創新科技嘉年華的 ITSC 攤位內,細心指導參觀者玩由他親自設計的夾公仔機。 (右一者是 Hugo )
一直努力不懈、裝備自己前往外國讀書的 Hugo ,很快便能融入當地生活。(左一者是 Hugo )
到英國升學後, Hugo 放暑假回香港期間也不忘幫 ITSC 當科技大使。(右一者是 Hugo )
主動、活躍的 Hugo 十分珍惜在外國生活的時間,爭取體驗多元化活動的機會。